我市在全国首创“党建+”农村居家养老模式,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10月26日至27日,农民日报采访团一行来余采访“党建+颐养之家”工作。
去年以来,我市以“党建+”为统领,按照“项目化管理、标准化建设、一体化推进、社会化运作和惠民化目标”的基层党建“五化”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全国首创“党建+”农村居家养老模式,并在全市410个行政村全面推行,为老人提供日间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服务,在家门口实现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颐养天年,“党建+颐养之家”成为了“老人开心、子女安心、组织放心”的“三心”幸福工程。自2016年12月以来,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今年4月26日实现全市410个行政村全覆盖,村村都有颐养之家。为实现有需求老人的基本覆盖目标,我市在行政村全覆盖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有效覆盖,截至10月23日,共建成颐养之家577个,“入家”老人7388人。
两天来,农民日报采访团记者一行深入渝水区、高新区、分宜县等5个村级颐养之家,与在“家”老人们聊天,与村党总支部书记谈心,了解老人的入家情况和生活状况,感受我市农村新型居家养老风采。一路走来,多番探访,通过近距离接触和走访,通过新余颐养之家“入家”老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面貌,让农民日报采访团成员深感新余“党建+颐养之家”工作的民心感召力。
“之前听说了,但没有想到会做到这么好。我在全国其他地方也见过,但工作没有新余做得这么细,这么到位,新余形成了一套可复制的先进经验,借得其他地方借鉴。”农民日报种业周刊主任江娜深有感触地说。
农民日报是发现新余“党建+颐养之家”工作亮点并加以推广报道的首家中央级媒体,该报江西记者站站长文洪瑛就是当初那个走近新余采访的参与者与见证者。谈及新余“党建+颐养之家”工作五年来的变化和感受,文站长说,从当初水北商会筹建的全市首个颐养之家,到如今的400多个行政村577多个颐养之家,可谓是满园春色,遍地开花。这件事,新余市委、市政府、组织部门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办得挺好,这是一个真正让群众受益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一项德政工程。
微信扫一扫 装修没烦恼